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亩产突破700公斤,科技助力粮食稳产增收
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各地纷纷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项目。在新乡市延津县,一个以“中国第一麦”著称的示范区,在科技助力下,实现了亩产突破700公斤的佳绩,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,是我国的传统小麦产区。这里土壤肥沃,气候适宜,小麦种植历史悠久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麦”。然而,在传统种植模式下,小麦产量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延津县积极引进先进农业科技,打造了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。
在示范区,科技助力粮食稳产增收成为核心。首先,示范区推广了优质小麦品种,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。通过科学选种,示范区的小麦品种在抗病、抗倒伏、抗逆性等方面表现优异,为高产奠定了基础。
其次,示范区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。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,节水灌溉技术显得尤为重要。示范区通过安装节水灌溉设备,实现了精准灌溉,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此外,示范区还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根据土壤养分状况,科学施肥,避免了过量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。同时,示范区还推广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了农药使用量,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在科技助力下,示范区小麦产量逐年攀升。据统计,示范区小麦亩产已突破700公斤,创下了我国小麦产量的新高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不仅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,也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值得一提的是,示范区在实现高产的同时,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。示范区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实现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。在示范区,绿色小麦、有机小麦等高品质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,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。
面对未来,延津县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。一方面,将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,扩大示范规模,让更多农民受益;另一方面,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,引进更多先进农业技术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
总之,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的成功经验,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科技助力下,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广阔,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- • 延津县生态树葬试点启动,百年古槐承载骨灰盒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卫辉太行山野菜图谱发布,50种珍稀品种纳入保护名录,共筑生态保护新篇章
- • 封丘金银花荣登全国道地药材名录,种植补贴再升级至每亩800元
- • 新乡市农合联正式成立,整合500家合作社资源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封丘金银花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助力10万农户共谋富裕新篇章
- • 2024年新乡GDP突破3500亿元,增速5.9%:经济稳步增长,展现强劲发展势头
- • 长垣市牵手新加坡港务集团,智能起重机装备助力全球十大港口
- • “新乡‘三通一规范’工程经验全国推广,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助力乡村振兴”
- • 千名学生共塑“神话人物”,非遗面塑走进校园焕发新生
- • 辉县市“教育公益超市”上线,市民积分兑换山区助学物资,爱心传递温暖教育
- • 新乡农商银行设立50亿专项贷,助力长垣中小卫材企业蓬勃发展
- • 姜太公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,带你沉浸式体验东周礼乐与兵法文化
- • 全市中小学“校园餐”专项整治行动正式启动,全力保障食品安全透明化
- • 新乡综保区成功通过验收,跨境电商进口额同比激增300%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长垣厨师扶贫计划盛大启动,500名贫困青年签约星级酒店,共筑美好未来
- • 新乡市中心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,助力中原医疗事业腾飞
- • 封丘金银花茶荣膺“药食同源”认证,直播销售火爆月增300%
- • 乡村教师周转房全部竣工,山区教育留住人才,共筑教育梦
- • 比干庙全球林氏家风论坛启幕,AI复原“亘古忠臣”虚拟对话场景,传承忠孝文化新篇章
- • “沙门古城考古体验营盛大开营,亲子家庭共度欢乐考古时光”
- • 高校智力扶贫计划正式启动,千名教授携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
- • 新乡东区医疗中心竣工,豫北高端医疗资源空白得到填补
- • 同盟山牧野之战遗址公园开放,全景沙盘重现“武王伐纣”历史场景
- • 卫辉柳编技艺走进中小学课堂,千名学生体验非遗编织的魅力
- • 牧野湖环湖绿道升级,无障碍设施助力轮椅畅行8公里
- • 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基金二期启动,50亿资本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
- • 新乡医学院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助力生物医药研究迈向新高度
- • “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行动”启动,补助标准提高至每户6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新乡青年志愿者协会暖冬行动:捐赠物资超千万元,温情传递温暖寒冬
- • 原阳县特殊教育学校获赠百万康复设备,开启全省“医教结合”新模式
- • 新乡大学生戏曲社团联展,青春版《穆桂英挂帅》走红网络,传承经典焕发新活力
- • 封丘县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实施:从教30年可获终身津贴,激励教育事业发展
- • 夜间共享车位开放,机关单位1万个车位晚8点免费停,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
- • 陈桥驿宋潮文化节盛大开幕,全息投影再现“黄袍加身”历史瞬间
- • 新乡县过滤产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,专精特新企业领跑全国市场
- • 暴雨致辉县山区道路塌方,应急队3小时打通生命通道,彰显救援力量
- • 封丘县一中学子勇夺全国生物奥赛金牌,保送北京大学展翅翱翔
- • 河南师大联合企业攻克过滤材料技术,荣获省级科技奖
- • 封丘县“光伏+金银花”立体种植模式助力脱贫,年发电收益分红惠及8000户脱贫户
- • 辉县太行深山“爱心厨房”启用,留守儿童吃上热乎饭,温暖深山里的童年
- • 卫辉古城墙光影诗会点亮夏夜,百位诗人共绘空中诗意画卷
- • 宝泉景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,五一假期游客量再创新高
- • 原阳预制菜中央厨房日供冷链餐食50万份,助力长三角地区餐饮市场发展
- • 卫辉市比干后裔婚俗重现“忠谏礼”,新人互赠竹简誓词共筑忠贞爱情
- • “获嘉县‘村集体公司’模式引领全省,年分红突破5000万元”
- • 卫辉市“教育公益超市”正式上线,市民捐赠积分兑换助学物资,爱心传递温暖校园
- • 韩国LG集团携手合作,共建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中心,助力绿色低碳发展
- • 新乡“雁归计划”:吸引5000名青年返乡,创办企业超千家,助力家乡振兴
- • 新乡宝泉景区荣膺“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”称号,夏日避暑胜地再添新地标
- • 延津县麦田艺术节盛况空前,吸引游客超百万,农旅收入突破5亿
- • 辉县太行山区10所寄宿制学校供暖改造完成,学生告别“冻手写作业”时代
- • 延津县石婆固火烧技艺大赛盛大启幕,百名师傅共展108层酥皮绝技
- • 黄河稻乡民谣音乐节盛大开幕,野孩子乐队领衔稻田舞台
- • 暑期亲子研学计划盛大发布,涵盖职业体验等10类活动丰富家庭生活
- • 陈桥驿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焕新升级,4A景区挂牌,沉浸式演出带你穿越千年历史
- • 京港澳高速新乡段扩容开工,双向八车道助力区域交通发展
- • 延津县“防返贫保险”全覆盖,筑牢乡村振兴保障网
- • 牧野湖生态治理成果斐然,智慧跑道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
- •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树冠漫步项目全新启幕,离地30米挑战平衡桥,体验高空刺激之旅
- • 新乡医学院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助力生物医药研究迈向新高峰
- • 新乡市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,专利授权量实现显著增长
- • 树莓产业扶贫车间升级,助力留守妇女就业超千人,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
- • 长垣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,30家企业签约年供食材50万吨,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原阳县“黄河号子”惊艳央视,非遗传承人助力沿黄民宿经济腾飞
- • 中国第一麦主题农场盛大开放,亲子家庭共享麦田收割乐趣
- •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开设:精准对接经开区产业需求,助力绿色出行
- • 欧盟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原阳,携手以色列智能灌溉技术引领农业现代化
- • 原阳县方言保护APP上线,AI模拟“老村长”讲故事,传承地方文化新方式
- • 《牧野故事》动画电影立项:以比干传说为背景,弘扬黄河文化新篇章
- • 新乡-东盟经贸合作峰会签约23个项目,总投资超120亿元,共绘区域合作新蓝图
- • “一元民生保险”助力全市农村兜底脱贫户医疗保障全面升级
- • 新乡市幸福食堂全覆盖,留守老人吃上1元暖心餐,温情守护温暖人心
- • 智慧校园安防系统升级,200所重点学校全面覆盖,筑牢安全防线
- • 留守妇女巧手编织“致富梦”,布艺产品远销海外
- • 社区非遗共享工坊落成,居民共享传统技艺新平台
- • 辉县山楂产业链蓬勃发展,年产值突破10亿,果酒出口量同比增长45%
- • 中原名师培养计划再添新血,省级骨干教师突破800人里程碑
- • 新乡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盛大启用,首日通关货值突破5000万
- • 卫辉市光伏农业大棚创新模式:棚顶发电,棚内种菇两不误
- • 全省首单“高标准农田保险”落地,保额覆盖10亿元,为农业保驾护航
- • 辉县山楂制品产业链升级,多品类产品远销20国市场
- • 新乡百货大楼华丽转身,复古主题商城引领80年代怀旧风潮
- • 原阳县“乡村振兴车间”助力留守妇女增收,月均增收2500元
- • 延津县“小麦丰收节”办面塑大赛,巨型“麦穗龙”吸睛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