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亩产突破650公斤,科技赋能稳粮仓
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,各地纷纷涌现出了一批高产、优质、高效的农业示范区。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近日,该示范区小麦亩产突破650公斤,再次刷新了我国小麦高产纪录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稳定粮食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新乡延津位于河南省北部,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大县。这里土壤肥沃、气候适宜,小麦种植历史悠久。近年来,新乡延津县以“科技赋能、稳粮仓”为目标,大力推进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,成功打造了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。
据了解,该示范区总面积达10万亩,种植的小麦品种为“豫麦70”,具有高产、优质、抗病等特点。在示范区,农民们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,如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综合防治、节水灌溉等,使得小麦产量逐年攀升。
今年,示范区小麦亩产突破650公斤,创造了我国小麦高产新纪录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科技的支撑。示范区积极引进和推广了多项农业科技成果,如无人机喷洒农药、智能灌溉系统等,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。
在示范区,科技赋能的成果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优化品种结构。示范区根据土壤、气候等条件,选育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、优质小麦品种,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。
2. 提高种植技术。示范区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,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,提高了小麦产量。
3. 保障粮食安全。示范区通过提高小麦产量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稳定粮食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4. 促进农民增收。示范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,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,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。
5. 推广示范效应。示范区的成功经验,为全国其他地区小麦种植提供了有益借鉴,推动了我国小麦产业的整体发展。
面对未来,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示范区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,共同打造全国小麦产业高地,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、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。
总之,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的成功,充分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。在科技赋能下,我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- • 8家种业龙头企业齐聚中原农谷,育繁推一体化生态格局初现
- • “平原博物院文物修复直播开放日:观众在线指挥机械臂补陶器,科技与文化碰撞出新火花”
- • 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落地,助力外资企业资金流动更加便捷
- • 新乡启动师德失范专项整治,建立“一票否决”长效机制,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
- • 原阳泥咕咕数字藏品上线,扫码聆听千年黄河涛声
- • 韩国姜氏宗亲会捐建姜子牙文化广场,助力中韩文化交流新篇章
- • 《新乡电台方言节目《老城记忆》开播,本土收听率领跑》
- • 牧野夜市非遗擂台大放异彩,糖画大师现场3分钟定制人脸糖像
- • 砥砺前行,再创辉煌:我校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
- •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包揽全省前三,名班主任工作室达41个——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再创佳绩
- • 新乡美食数字地图上线,VR技术助你穿越时空体验50家老字号故事
- • 郑新一体化跨黄河大桥年内通车,交通网络加速成型,中原城市群发展再添新动力
- • 心连心集团助力乡村振兴,设立千万级基金结对帮扶百村
- • “中国新乡剪纸艺术惊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,向多国大使赠礼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”
- • 长垣市:厨师之乡技艺传承,百名乡村大厨引领餐饮就业新风尚
- • 河南师范大学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获国家专利,为抗癌事业贡献力量
- • 封丘金银花深加工产业园引资15亿,打造药用化妆品产业链新标杆
- •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,职教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%
- • 新乡市委书记深入调研文化振兴工作,2025年力争建成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
- • 新乡小麦单产再创新高,原阳万亩示范田突破800公斤,农业科技助力粮食丰收
- • 卫华集团携手德国西门子共建工业4.0研发中心,年研发投入突破5亿大关
- • 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成效显著,专利授权量增长30%,助力创新驱动发展
- • 张良智慧主题密室逃脱开业,玩家破解楚汉战争历史谜题,体验穿越时空的冒险之旅
- • 原阳县预制菜企业勇担社会责任,夜驰援京津冀洪涝灾区捐赠百万物资
- • 新乡市发布“沿黄生态廊道”文旅地图,串联12个特色景点,畅游黄河文化之旅
- • 新乡获嘉县打造“中原花木之乡”,年产值突破20亿元,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全覆盖,助力解决农村技术难题1200项
- • 智慧校园安防系统全面升级,守护200所重点学校安全防线
- • 新乡瞄准“世界美食之都”,三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
- • 新乡地铁1号线规划公示,郑新一体化再提速
- • 卫辉太行山民宿“一宿一宴”引客纷至,山野菜宴预定火爆,排单已至明年!
- • 卫辉卫红花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,助力3万农户实现增收致富
- • 红杉资本领投,本地生物医药项目单笔融资超5亿元,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辉县太行山区10所寄宿制学校供暖改造完成,学生告别“冻手写作业”时代
- • 卫辉市特级教师工作室下乡,助力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
- • 卫辉市太行山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基地,年发电量可满足10万农户用电需求
- • 辉县山区“村村通5G”工程圆满收官,直播带货助力山货经济腾飞
- • AI机器人助力延津火烧,传统技艺拥抱智能时代
- • 延津火烧非遗工坊开放,传承大师技艺,烙制“千层酥饼”魅力再现
- • 零工市场日均发布岗位2000+,扫码接单让灵活就业者轻松赚钱
- • 平原博物院数字文物展升级,AR技术“复活”商周青铜器,传承千年文明焕发新活力
- • 心连心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启用,政务、医疗、托幼“一站办齐”服务再升级
- • 新乡市携手河南农大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,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
- • 刘庄红色旅游区焕新升级,史来贺事迹VR体验馆助力红色教育传承
- • 2025年“双减”政策深化:严查隐形学科培训及违规宣传,共筑教育公平新篇章
- • 《新乡扶贫志》出版:见证527个村的蜕变与重生
- • 陈桥驿宋潮文化节盛大开幕,全息投影重现“黄袍加身”历史瞬间
- • 封丘县与河南师范大学签约,定向培养300名全科乡村教师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长垣厨师返乡创业园盛大开园,助力家乡经济发展,带动千人就业
- • 向阳新村加装电梯经验全国推广,老旧小区改造获国务院督查组点赞
- • 卫辉市古村落焕新颜,民宿集群激活夜经济年接待游客超百万
- • 一碗面撬动亿元产业链,获嘉饸饹条村集体年分红翻番
- • 新乡市527个扶贫车间全面运营,助力1.2万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
- • 封丘县“双减”经验获全省推广,课后服务全面覆盖,家长满意度高达98%
- • 卫辉非遗展销会单日成交破千万,匠心产品受市场热捧
- • 长垣厨师返乡创业园盛大开园,助力千人就业再掀热潮
- • 延津县麦田艺术节盛况空前,吸引游客超百万,农旅收入突破5亿
- • 智慧农贸市场投用,AI检测农药残留保障“菜篮子”安全
- • 辉县市积分制管理试点,村民垃圾分类换生活用品,共建绿色家园
- • 封丘县金银花元宇宙展厅盛大上线,数字藏品24小时售罄,引领乡村振兴新潮流
- • 卫辉市柳编产品签约RCEP成员国,年出口订单激增200%,柳编产业迎来新机遇
- • 长寿村康养度假区盛大开放,百岁老人亲授养生操,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
- • 新乡启动师德失范专项整治,建立“一票否决”长效机制,重塑教育清风
- •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在新乡落地生根,托管面积突破200万亩
- • 辉县山楂深加工基地落成,助力“中国红果之都”梦想成真
- • 郑州大学产业园开园,30个教授创业项目转化落地,助力中原经济腾飞
- • 暑期亲子研学计划盛大发布,涵盖职业体验等10类活动丰富家庭生活
- • 新乡-东盟农业合作峰会签约订单达15亿元,共谋农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辉县山楂产业再攀高峰:深加工产值突破10亿,果酒出口量同比增长45%
- • 封丘县村级养老服务中心投用,留守老人享“一元餐”,幸福晚年生活再升级
- • 获嘉县“共享冷库”助力网络全覆盖,农产品损耗率降至3%,创全国最优
- • 长寿之乡健康管理中心正式投用,免费为5万老人定制体检套餐
- • 新乡市“专精特新”培育计划发布,力争三年内突破百家企业
- • 新乡市设立亿元扶贫专项基金,助力破解脱贫产业融资难题
- • “获嘉哼小车戏”濒危剧种复排成功,老艺人带徒传艺留住乡音
- • 全省首个“数字农贷”平台上线,3分钟完成信用审批,农业金融迈入新纪元
- • 牧野区非遗进校园,传承传统技艺助力青少年文化自信
- • 获嘉县“四好农村路”全覆盖,助力物流进村提速,农产品外销再上新台阶
- • 树莓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冻干产品扬帆出海,开启国际市场新篇章
- • 姜子牙钓鱼台遗址出土商周祭祀礼器:揭秘早期封神文化的实证
- • 辉县“山楂妹”李芳荣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,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
- • 新乡返乡青年创新实践,千亩土地共享农场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新乡运动员刘清漪巴黎奥运会霹雳舞铜牌荣耀,舞动世界舞台
- • 乡村小学课间操焕新颜:获嘉县复活“打陀螺”“滚铁环”,传统游戏融入校园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