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获嘉哼小车戏”濒危剧种复排成功,老艺人带徒传艺留住乡音
位于河南省获嘉县的哼小车戏,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传统戏曲艺术,近年来却面临着传承困境。幸运的是,在众多戏曲爱好者和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,这一濒危剧种终于成功复排,为传承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哼小车戏起源于明朝,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。它以独特的唱腔、诙谐的表演和丰富的内容,深受当地群众喜爱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哼小车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,濒临失传。为了拯救这一濒危剧种,获嘉县文化部门积极行动,组织老艺人带徒传艺,让这一乡音得以延续。
复排过程中,老艺人杨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他不仅亲自传授哼小车戏的唱腔、表演技巧,还耐心解答徒弟们的问题。杨金生表示:“哼小车戏是我们的根,我们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。”
在杨金生的带领下,一批批年轻演员脱颖而出。他们通过刻苦训练,掌握了哼小车戏的精髓,成功复排了经典剧目《打渔杀家》。该剧在获嘉县举办的戏曲汇演中取得了优异成绩,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。
复排成功后,哼小车戏的传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。获嘉县文化部门定期举办培训班,邀请老艺人授课,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。此外,还通过编排新剧目、举办戏曲比赛等方式,激发人们对哼小车戏的兴趣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传承过程中,哼小车戏还融入了现代元素,使其更具时代气息。例如,在《打渔杀家》中,演员们巧妙地将现代舞蹈动作融入传统唱腔,使剧目更具观赏性。
为了让哼小车戏走出获嘉,走向更广阔的舞台,杨金生和他的徒弟们积极参加各类戏曲比赛和演出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。
“哼小车戏是我们的乡音,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。”杨金生坚定地说。正是这种信念和执着,让哼小车戏在濒危之际得以复排,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。
在新时代背景下,哼小车戏的传承工作任重道远。我们相信,在 *** 、文化部门和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,哼小车戏这一濒危剧种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,为我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