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丘县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创新推广,年发电2亿度助力生态增收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,光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,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。封丘县作为我国光伏农业的先行者,积极探索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,实现了年发电量2亿度,为当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显著成效。
封丘县地处河南省北部,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光照条件。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,封丘县积极探索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,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,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。
在封丘县的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中,光伏发电板被安装在农田上,既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,又实现了光伏发电。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1.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:光伏发电板可以覆盖在农田上,既不占用土地,又能产生电力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
2.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:光伏发电可以满足部分农业生产用电需求,降低农业生产成本,提高农产品竞争力。
3. 生态效益显著: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,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,改善生态环境。
4. 增加农民收入: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可以卖给电网,增加农民收入,助力脱贫攻坚。
封丘县在推广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过程中,采取了以下措施:
1. 加强政策扶持: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光伏农业项目。
2. 提供技术支持:邀请专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技术培训,确保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实施。
3. 创新融资模式: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投资、农民自筹等多种方式,解决光伏农业项目资金问题。
4. 拓展市场渠道:积极拓展光伏发电产品的市场渠道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
经过多年的努力,封丘县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目前,封丘县已建成光伏农业项目100多个,年发电量达到2亿度,为当地农民增收近亿元。同时,光伏农业项目还带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,为封丘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展望未来,封丘县将继续加大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的推广力度,努力实现以下目标:
1. 扩大光伏农业项目规模,提高发电量,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实惠。
2. 深化光伏农业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,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。
3. 加强技术创新,提高光伏农业项目的综合效益。
4. 培育一批光伏农业龙头企业,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光伏农业项目。
封丘县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的成功推广,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光伏农业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
- • 政府性融资担保扩至百亿规模,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贷款难题
- • 美国高校携手新乡,共同开发历史名人文化双语数字课程
- • 龙泉书院遗址公园开放,再现明代中原最大民间藏书楼的历史风貌
- • 原阳县预制菜企业紧急驰援河北洪灾,捐赠百万份速食餐彰显企业社会责任
- • 延津县生态树葬试点启动,百年古槐承载骨灰盒引发社会热议
- • 宝泉秘境荣登联合国“世界最佳旅游乡村”,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
- • 辉县市创新试点:积分制管理助力村民垃圾分类,换生活用品提升环保意识
- • 翟坡镇荣获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镇称号,特色民宿集群年营收突破2亿
- • “贫困户危房改造‘清零行动’全面启动,补助标准提高至每户6万元”
- • 新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.3%,领跑豫北地区发展新篇章
- • 《新乡美食地图APP正式上线,一键导航畅游50家老字号美食之旅》
- • 姜太公主题文旅线荣登国家级精品线路,串珠成链打造文化地标集群
- • 原阳烩面非遗工坊盛大开馆,游客亲身体验手工拉面制作全过程
- • 新乡市创新举措,智慧防返贫监测平台实时预警帮扶5.7万重点人群
- • 延津小麦主题农场开园,亲子研学助力农旅融合新篇章
- • 新乡好人好事榜发布,英勇少年勇救落水儿童事迹获表彰
- • 牧野湖生态扶贫项目落地,助力贫困群众共谋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日本三菱重工投资15亿建氢能装备制造基地,助力全球氢能产业发展
- • 刘庄红色旅游区焕新升级:史来贺事迹VR体验馆助力红色教育新篇章
- • 非遗饸饹条标准化生产车间投产,助力500户脱贫致富
- • 九莲山西莲寺禅修体验营盛大启幕,晨钟暮钟与素斋养生共绘心灵之旅
- • 苍峪山红叶节盛大开幕,徒步栈道串联10公里“彩林秘境”
- • 比干庙周边发现商周时期祭祀遗址,文物保护展示中心即将建成
- • 新乡籍射箭选手李中原奥运首秀,助力男团挺进四强,为国争光
- • 原阳大米荣登“中国农业品牌目录”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
- • 2025年教育扩容计划:40所学校新建改扩建,新增学位2万个
- • 延津火烧文化节千人挑战赛成功破吉尼斯世界纪录,3米巨型火烧燃情中原
- • 辉县山楂节创新玩法:AR寻宝游戏带你穿越民俗故事
- • 农村幸福院“中央厨房”投用,老人两荤一素仅需5元,幸福生活再升级
- • 长垣市卫材产业园二期投产,助力全球医用耗材供应链升级
- • 原阳县中央厨房预制菜项目落地,助力脱贫攻坚,吸纳2000名贫困群众就业
- • 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园晋升国家级,孵化企业年营收突破20亿元
- • 原阳县:中国预制菜之都,年产值突破50亿,助力10万农民就业
- • 新乡凤泉湖湿地公园荣膺“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”称号,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新标杆
- • 现代种业产业园引入隆平高科,打造万亩小麦育种基地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长垣市起重机械国际博览城盛大开建,引领全球行业展贸综合体新纪元
- • 中原农谷种质资源库保藏量突破18万份,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坚实保障
- • “新乡平原示范区稻田养蟹项目:亩产值破万元,助力500户脱贫家庭”
- • 封丘金银花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助力10万农户增收新篇章
- • 教育部专题调研点赞教育强市建设经验:创新模式,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
- • 新乡市携手河南农大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,助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
- • 黄河滩区迁建社区荣膺“全国民生示范工程”称号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乡镇扶贫车间全覆盖,藤编产业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新乡县企业家热心公益,捐资成立“雏鹰助学基金”助力千名寒门学子圆梦
- • 新乡市创新举措,设立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助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题
- • 新乡医学院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聚焦生物医药研究再上新台阶
- • 元代戏曲家宫天挺墓园发现散曲碑刻,填补北杂剧史料空白
- • 中原名师培养计划再添新血,省级骨干教师突破800人里程碑
- • 卫辉市高中生发起“黄河生态保护联盟”,20校联动开展水质监测,共筑绿色家园
- • 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年产值突破150亿,领跑全国县域经济
- • “跟着姜太公游牧野”:探寻历史名人遗迹的文旅新线路
- • 长垣市丁栾镇“中国卫材小镇”升级,村集体年增收超千万元
- • “悬崖村”搬迁户屋顶光伏并网,年发电收益直补到户,绿色生活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封丘县树莓国际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50亿,荣膺全球最大单品交易平台
- • 新乡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助力市民幸福感提升,覆盖率已达90%
- • 新乡市再添文化瑰宝:太行山石雕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
- • 沙门古城考古研学基地落成,亲手挖掘战国陶片带回家,体验千年历史魅力
- • 贫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投产,月均增收1800元,助力残疾人共奔小康
- • 新乡市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,创新能力百强排名跃升14位,科创平台总数突破58家
- • 高新区智慧园区启用AI招商系统,开启精准匹配全球投资需求新篇章
- • 张良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,AI技术再现“运筹帷幄”经典场景
- • 封丘县村级养老服务中心投用,留守老人享“一元餐”,幸福晚年生活再升级
- • 辉县山楂冰酒再创佳绩,年轻消费群体青睐有加,复购率高达80%
- • “汲冢书”流失文物追索取得突破,部分竹简回归新乡博物馆
- • 延津县“智慧麦田”管理系统助力百万亩麦田,灾害预警准确率高达98%
- • 长垣卫材产业园举行消防演练,百家企业共筑安全防线
- • 《新乡民俗志》修订版盛大发布,新增200万字口述史资料展现地域文化魅力
- • 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基地助力乡村振兴,培育千名“新农人”主播引领农业新风尚
- • “中国树莓之乡”采摘嘉年华盛大开幕,树莓果酱DIY工坊人气爆棚
- • 新乡非遗数据库上线,数字化守护800项民间技艺,传承千载文化瑰宝
- • 辉县青石墓碑雕刻技艺申遗成功:匠人巧用AR技术还原逝者生平故事
- • 原阳稻米丰收节变身美食嘉年华,万人共享“全米宴”盛宴
- • 新乡发行全省首单科创债,20亿资金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腾飞
- • 封丘卷尖制作技艺申遗成功,百年老店日销万份供不应求,传统美食传承之路再迈新台阶
- • 医疗器械产业园人才公寓优惠政策助力外来职工安居乐业
- • 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助力农民增收,实现20万亩订单农业新突破
- • 金银花种植保险全覆盖,每亩保额提高至5000元,助力产业稳定发展
- • 延津县石婆固镇“火烧祭灶”技艺入选省级非遗,百户家庭现场比拼技艺
- • 太行女杰李林烈士纪念园荣膺国家级红色教育基地,传承红色精神
- • 新乡市博物馆新馆盛大开馆,“牧野记忆”民俗常设展精彩亮相
- • 卫辉姜太公文化产业园二期盛大动工,全球姜姓宗亲联谊中心同步揭牌
- • 全国首条县域氢能物流专线开通,30辆氢能货车投入运营,绿色物流新时代来临
- • 农村厕所革命提前收官,5.8万户完成无害化改造,迈向清洁健康生活
- • 封丘县金银花小镇荣登全国特色小镇榜单,产城融合助力10万人就业
